“叶片黄化不是病害,而是缺少营养。”近日,在青田县杨梅种质资源圃,省农科院专家俞浙萍手持2份叶片样本,仔细观察后给出诊断。眼下正值杨梅转色关键时期,青田组织一支科技特派员团队深入瓯南、三溪口等杨梅主产区,以“全天候驻点+实验室联动”模式,为梅农破解种植难题。
走进青田县东青杨梅专业合作社的杨梅大棚,青黄色的杨梅果实挂满枝头,部分果实泛着诱人的紫红。正值收获时节,合作社负责人蒋东丽却满面愁容:“遇上梅雨季节,杨梅快成熟了,肉葱病就发起来了,肉葱干了黏在果子上就会发霉,这时候又不能用药,这可怎么办?”
针对果农反映的肉葱病、裂果、落果等难题,专家团队扎进果园查看杨梅长势,给出了严控氮肥增量、精准调控昼夜温差、科学把控采收周期的“三控处方”,为果农们解了燃眉之急。“这个杨梅再过20多天就上市了,科技特派员们这时候过来指导,就给我们吃了一颗‘定心丸’,对我们提升杨梅品质的帮助太大了。”蒋东丽感激地说。
“那片叶子是正常的,而这片叶子可能是缺素导致的,我们拿回农科院好好检测一下,看看具体缺少哪种元素。”在青田杨梅种质资源圃,俞浙萍一边仔细比对叶片,一边与队员热烈地讨论。
青田县杨梅种质资源圃于2023年由青田县农业农村局组织创建,全园面积达20亩。工作人员通过引种、嫁接等多种方式,完成38个杨梅种质资源的建设。科研人员通过对每一株杨梅的形态特征、生理特性、遗传基因等进行细致入微的研究,从中挖掘出更优良的品种,提升杨梅的产量和品质,让青田杨梅脱颖而出。
从果园里的悉心指导到种质资源圃的深入研究,再到精准对接产业需求,科技的力量正全方位渗透到青田杨梅产业的每一个环节。“前期,我们针对青田杨梅产业,通过深入摸排、细致梳理,形成了产业需求清单、龙头企业技术需求清单、乡镇需求清单这三张技术需求清单,精准定位产业发展中的难题。然后采用‘揭榜挂帅’的形式,充分发挥省市科技特派员及其派出单位的科研、人才、技术等资源优势,集中力量解决技术难题,帮助青田引入新品种、推广新技术、传播新理念,用科技为青田杨梅产业发展赋能。”青田县科技局党组成员、办公室副主任季祥翔介绍。